乡镇(街道)是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级党委政府,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棒”,而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贡井区建设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并实践“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出力、众人的事情众人管理”,围绕“产业强镇、生态兴镇”和“产城一体、产村相融”发展要求,促进各类资源相 “整合”,推动区域组织由“单打独斗”到“携手共进”,构建起推动自治、法制、德治“三治”融合的工作平台,基层治理迸发出强大活力,实现乡镇规模优化与治理提升的“齐步走”。
航拍固胜村.JPG
(航拍建设镇固胜村)
组织引领 助力脱贫致富新希望
乡村振兴,群众增收,产业兴旺是重点。建设镇坚持扭住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牛鼻子”,紧扣“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不断调优农业结构,推进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利用好种植资源,打造一三产业融汇发展的特色旅游乡镇,通过乡村采摘、电商直销等方式,把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产业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以水果采摘为重点,集观乡村新貌、品农家美食、购乡土特产、享田园乐趣、体验农耕文化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链,成为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旗帜”。
“哪里需要党员为乡村振兴冲锋陷阵哪里就有党组织引领,哪里有农民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农民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存在。”建设镇在基层治理上重点创新支部设置模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原则,让党组织无缝嵌入乡村振兴的各个角落,坚持建基地、育龙头、带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引领、合作社组团发展的方式,大力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党支部+农村产业党小组”、“党支部+村办企业”等发展模式,梳理、规范村(社区)权力事项,编制权力清单25项,厘清责任内容、运行要求,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发挥好农村党组织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新的农村社会组织等新兴业态以及新的农村社会阶层中的作用,凝聚组织群众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能力。
群众参与 扮靓乡风文明新家园
道路宽敞整洁,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美丽庭院、小花坛随处可见……如今,建设镇的乡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村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党的惠民政策愈加深入人心。建设镇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风尚,积极探索推行遵守村规民约积分评定,制定评定实施细则,对年终积分为靠前的家庭,优先考虑来年给予国家相关惠民政策倾斜,优先考虑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优先考虑“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定,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让文明守规、尊老孝亲、爱护环境等文明风尚自然而然的融入群众生活中,培育村民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乡村风貌。
“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自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据麻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有效解决乱堆乱放的问题,麻柳村探索建立院落“议事会”,搭建镇级、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社会协商平台,对涉及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等重大事项共同商议,村领导干部与群众通过协商讨论方式,梳理公共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文化娱乐以及基础设施维护等权责义务,建立乡镇、村委会、院落三级权责清单,实现服务自给、设施自建、发展自谋。“现在,乡村反倒十分宜居。”麻柳村村民发现了一件“怪”事,好多在城里买了房子的老邻居,如今又搬回村里来住了。
特色品牌 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
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和龙头,只有从基层党建架构着手调整、完善和改革,才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重滩村开展“一核促三区亮五星”,以党支部为核心,创新打造“清风红莲、美丽重滩”党建品牌,以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为“切入点”,以“标准化+清廉党建+亲切服务+多元共治”为内容,探索构建权责明确、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监督有力的村级“微权力”运行机制。并通过设立“廉情预警管理平台”,录入村“三资”、“三重一大”、民生救济、惠民政策等信息数据,通过对各村数据更新情况及时跟进,以“清单”看进度、明重点、解措施,纵向到底,确保“互联网+村务公开”机制畅通、运行有效,使每件问题都“有始有终”。
建设镇固胜村率先创建“古七调解室”,发挥人民调解的灵活便捷、贴近群众的优势,促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联动,成立了由村主任古刚崇等5人组成的调解工作室,以当地人“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利用个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拉近群众距离,打造出老百姓“愿意找、信得过”的矛盾化解疏导组织。斑竹林社区开展“党员联户”,组建贴身服务群众的“党员110”,开展党员公益岗位认领、党员亮身份等活动,在“零距离”服务中增强凝聚力,用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实事、一次次便民乐民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编辑:程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