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综合

  • 重庆荣昌、四川内江合作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8日,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重庆荣昌、四川内江两地举行。  近年来,荣昌和内江作为川渝毗邻地区,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协同发展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两地联手建设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  农高区总投资额148.67亿元,2021年年度投资额49亿元,包括内江荣昌“双昌”产业大道、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荣昌

    2021-09-02 00:00

  • 四川已返岗农民工超109万人

    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截至2月20日,四川全省已返岗务工农民工109.35万人,占2021年春节前后返乡农民工总数470.24万人的23.25%。  据介绍,为保障农民工返岗出行,四川省人社厅加强与交通、卫健、铁路、航空等部门(单位)以及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的沟通衔接,启动农民工返岗复工“春风行动”,实施“点对点、一站式”专列、专车、专机直达运输服务,确保务工返岗农民工“出得了家门、上得了车

    2021-09-02 00:00

  • “春运母亲”见证时代变迁(金台随笔)

     春节前夕,一幅11年前的“春运母亲”照片,唤起人们的记忆:一人高的行囊压弯了身躯,一手抱着熟睡的婴儿,一手拎着沉甸甸的双肩包,而望向前方的目光依然坚定……在时隔11年后,照片的主人公终于被记者找到。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的火塘旁,镜头中的母亲巴木玉布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勾勒出11年间的生活巨变。  过去一间土坯房还漏雨,现在三室一厅、家电齐全;过去买几斤大米与玉米粉混在一起给女

    2021-09-02 00:00

  • 无字丰碑上 有你的名字

    历史将铭记,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祖国将铭记,这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  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截至2020年7月底,15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人民将铭记,这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战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

    2021-09-02 00:00

  • 总书记和乡亲们的脱贫故事

    一个奇迹,令世人瞩目。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8年后,全部脱贫。  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是人类减贫史所未见。这个大事件,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发生于中国。  泱泱大国,治国理政千头万绪。在轻重缓急间传递着党的初心、国家的温度。山脚下直通省城的路、搬出土坯房的家、家门口就能读书的课堂,人们从点点滴滴的变化中,读懂中国。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

    2021-09-02 00:00

  • 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弘扬光荣传统  传承优良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

    2021-09-02 00:00

  • 吃上旅游饭 增收路更宽(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青山环抱、溪水潺潺,云南腾冲市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脱贫户李发顺一家也忙起来,烧火、蒸米,为做大米粑粑做准备。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发展文旅产业,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21万人次。游客不断、生意红火,李发顺一天能卖300多个大米粑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推动文旅产业发挥更大的惠民、富民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投入旅游发展

    2021-09-02 00:00

  • 带着泥土芬芳 触摸发展脉动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春节前夕,本报精心组织“新春走基层”报道,派出多路记者,走进脱贫攻坚主战场,走到创新发展各领域。本期报道选取几篇年轻记者的感悟,与读者一起见证脱贫摘帽的喜悦,致敬坚守岗位的奉献,记录奋斗者的拼搏。    火热  对准焦距观察乡村  本报记者 

    2021-09-02 00:00

  • 辛勤耕耘 逐梦前行(新春走基层)

    小区换新颜 日子比蜜甜  走进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城西社区宋贵木家时,老两口正在整理房间。去年,他们所在的工务段小区被眉山市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旧貌换新颜。  “我们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住户大多是原成都铁路局彭山工务段退休职工。后来,因为地势低洼,再加上管理不善,排水管网老化严重,每年汛期小区都要发生内涝,水能淹到小腿肚子。”宋贵木的老伴说。  去年6月,小区开始改造,宋贵木

    2021-09-02 00:00

  • 赵萍代表—— 走访调研 关注退休职工(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我希望为企业退休职工呼吁,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全国人大代表赵萍一直牵挂着从企业退休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全国两会临近,赵萍顾不得休息,每天从工厂回家后,她一边查阅资料,一边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建议。  赵萍是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一名高级工程师,平日里她就喜欢和退休职工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赵萍说:“很多退休20多年的职工,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虽然每年养老金按比例增长,但

    2021-09-02 00:00

  • 土地增肥 农民增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沐浴着暖阳,反季节蔬菜和水果长势喜人,柑橘挂满山坡,蔬菜绿遍河谷。  走进四川荣县鼎新镇西堰村,路边一簇簇青花菜已经成熟。很快,经过农用三轮和大卡车接力运输,它们就将出现在大城市的商超菜市。远处的一座座蔬菜大棚里,西红柿苗正努力生长。  时值正午,西堰村一组村民刘隆轩干得带劲儿,尽管外套敞着,额头还是渗出了汗。“趁着天好,我把土翻一翻、晾一晾。”挖起一锹脚边的小草,他顺手一翻盖进土里,“这些鹅儿草

    2021-09-02 00:00

  • 体育添彩 蓉城增色

     核心阅读  今年8月1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四川成都召开。目前,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全力推进。场馆建设注重绿色节俭,以赛事筹备推动城市发展、用体育盛会聚拢运动热情,大运会带给成都不一样的色彩。    1月30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200天。2021年8月18日,世界体育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四川成都。  如今,世界大运会已全面进入“成都时间”。以赛事筹备推动城市

    2021-09-02 00:00

  • 风雨磨砺,青春出彩(暖闻热评)

    【人物】2020年“最美大学生”李莎  【故事】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仅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前不久,李莎等10名大学生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为20

    2021-09-02 00:00

  • 科技赋能基层党建

    “社区又有活动了,一起报个名!”家住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的张阿姨拿着手机,高兴地招呼着自己的“老伙伴”们。自从沙河街道上线了智慧服务,手机一响,她就知道社区又有“新鲜事”了。  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过去曾是工业大厂“聚居地”,党群服务中心也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看似朴素简单的外在,却有着智慧“内核”,走进去,一块智慧化大屏映入眼帘,屏幕展示着整个沙河街道党建、服务等情况,社区资源、办事指引、时事

    2021-09-02 00:00

  • 整好土地种好粮 护好生态奔小康

     隆冬腊月,来到四川宜宾屏山县锦屏镇柏香村,只见村里一大片坡改梯的山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收菜。而过去这里地块零碎,只能零星种些粮食作物,许多村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土地随之撂荒。  改变始于2018年。当年,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启动实施,涵盖云南、贵州、四川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连片土地整治项目。其中,四川省项目面积最大,涉及宜宾、泸州、乐山和凉山4市(州)的13个县194个村

    2021-09-02 00:00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真机试飞

    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真机试飞工作正式启动。试飞是对机场飞行程序、通信导航设备、跑道滑行道系统等的全方位检验,对机场如期开航投运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

    2021-09-02 00:00

  • 川渝科技馆开展线上科普

    日前,重庆和四川两地科技馆开展了以“云游川渝科技馆,携手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线上科普活动,活动受众达45万人次。重庆科技馆借助虚拟漫游技术开发设计了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益智闯关游戏“云游川渝馆”。活动以川渝两馆吉祥物携手闯关为主线,将实景漫游、益智游戏、知识问答等形式融入其中。(人民日报)

    2021-09-02 00:00

  • 城市治理要聚焦群众需求(现场评论)

    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一一解决,不仅让城市治理成效赢得群众赞誉,也进一步彰显出把老百姓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的民生温度,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品质  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与当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做好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改革创新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笔者在四川省达州市采访发现,近年来当地不断转变思路,让群众唱主角,促使城市治理获得质的提升。  民

    2021-09-02 00:00

  •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经济腹地,也是科技创新聚集地和新的开放前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为四川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四川如何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记者对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彭清华:我们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省委召开两次全会,都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或重要内

    2021-09-02 00:00

  • 四川外贸快速增长

    记者从成都海关2021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首次突破80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19%。  据海关统计,2020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081.9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与2019年相比增长19%,增速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出口4654.3亿元,增长19.2%;进口3427.6亿元,增长18.8%。同期,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4%

    2021-09-02 00:00

<

...

853854855856857858859860861

...

>

热门新闻

  • H5 | 2023年自贡市“我们的节日·春节”福字消消乐活动
  • 传奇人生 世纪之爱 伊莎白百年人生传记纪录片首次呈现
  • 贡井一家企业、一名个人上榜四川电子商务百强名单
  • 央媒看四川丨成都:环评审批改革为企业减成本
  • 央媒看四川丨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创历史新高
  • 习语回响丨苦练治水“内功”,一江清水出三江
  • 贡井全域旅游——“乡”约建设镇
  • 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 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强调:认识更深刻态度更坚决行动更有力,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全省“双抢”进入收尾阶段 预计本月中旬实现大春应栽尽栽丨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