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他曾参与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当选上海特别临时政府委员、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4月被上海青洪帮头目杜月笙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努力、努力,无时可息,制造文明的武器,来做国家的根基” 汪寿华,原名何纪元,字介尘,化名何今亮、何松林等,1901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檀溪乡泉畈村的一个旧知
2021-09-10 00:00
辛育龄,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七一勋章”获得者。做白求恩式好大夫,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把个人理想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辛育龄的从医之路,与白求恩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战火中淬炼砥砺,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专家。 1921年2月,辛育龄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8年5月,辛育龄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
2021-09-10 00:00
6月29日,101岁高龄的郭瑞祥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 仪式结束回到宾馆,郭瑞祥连声招呼孙子郭宇光:“小光,你再给我念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字一句,郭瑞祥听到激动的地方,不时跟着重复。 时刻不忘初心 郭瑞祥在河北魏县尹野马村度过童年。父亲是乡医,给穷人看病很少收钱。“冬天我拾粪,耳朵和脚都冻出血来;春天挖野菜充饥,一家人天天为吃饭发愁。”郭瑞祥
2021-09-10 00:00
陈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2岁丧父,4岁丧母,从小由舅父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只读过小学。但能够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与陈云终身重视学习,严谨治学密不可分。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奋、刻苦读书,终身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具备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2021-09-10 00:00
鲁迅与共产党员、诗人柯仲平的交往更多、更深。 籍贯云南广南的著名诗人柯仲平,出生于1902年,早年在昆明读中学时就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24年在北平法政大学学习,1926年辍学赴上海参加创造社的工作。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秘密斗争,组织过秘密工会。1930年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中央《红旗日报》采访员,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秘书,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大时
2021-09-10 00:00
任新民(1915.12.5—2017.2.12),安徽省宁国市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任新民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他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作
2021-09-10 00:00
邹韬奋是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一生创办、主编过六刊一报,堪称我国进步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被周恩来称为“出版事业模范”。以范长江、邹韬奋命名的长江韬奋奖已成为我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 “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邹韬奋本名邹恩润,1895年11月5日生于福建永安。韬奋是他的笔名,意在“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6岁时,邹韬奋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等
2021-09-10 00:00
刘公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曾被起义者推举为“大都督”。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公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为维护共和贡献了毕生心血。刘公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在武昌首义前后的非凡经历。 共进会的创建者之一 刘公早年就读新学,立志“维新图强,匡正时弊”,于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日本留学生活开阔了刘公的视野,也促使他走上
2021-09-10 00:00
他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部歼灭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第31团“北极熊团”团旗亦被其部缴获。该团旗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他就是开国少将彭德清。据相关文史资料记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27军担负的任务是与20军一起围歼美陆战1师和美7师。军长彭德清的部署是:27军80师和81师一个团攻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27军79师攻击柳潭里的陆战1师2
2021-09-10 00: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记者邵飘萍隐藏中共党员身份,以如刀的快笔为受压迫者发声,以深沉的思考为中国新闻学理论奠基,以抗争的精神为民族的光明探路,是无愧于那个时代的先行者。 铁肩辣手著文章。1886年10月11日,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寒儒家庭。1909年,他从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毕业后回金华任教,其间被《申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为其撰写通讯。1911年,邵飘萍辞去教职,赴杭州寻找办报机遇。他拜访新
2021-09-10 00:00
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随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与反革命势力展开殊死搏斗之际,28年后成为共和国大将的革命者们或者直接参加南昌起义,或者听从党组织安排开展其他形式的革命活动,或者历经坎坷辗转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 直接参加南昌起义 20岁的粟裕在其家乡湖南省会同县担任农民协会筹备处主任。
2021-09-10 00:00
1994年12月5日,西藏阿里狮泉河镇,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不足5000人的小镇竟有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向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作最后的告别。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
2021-09-10 00:00
在东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的营区里,有一尊“海上英雄”的石刻,舰艇官兵们每每经过这尊石刻时,总会想起“誓死保卫祖国”的入伍誓词和英雄前辈麦贤得。1945年12月,麦贤得出生在广东饶平一个船民家庭。他的父亲曾遭日本海军烧船、毒打,伯父被恶霸活埋。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终于结束了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的贫苦生活。1964年3月,麦贤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入伍后,麦贤得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
2021-09-10 00:00
董必武一生留下诗作1300余首,其诗作是其七十余年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都体现了董必武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 董必武的一生,是探求民族解放、追求共产主义的一生。他17岁就考中秀才,董家曾对他寄予“光宗耀祖”的厚望,但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投考新学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必武”,深信救国就必须有武装斗争不可。1920年
2021-09-10 00:00
谢家麟(1920.8.8—2016.2.20),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祖籍河北省武清县,1920年8月出生于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国。谢家麟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
2021-09-10 00:0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2015年6月,他在贵州调研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化
2021-09-10 00:00
1945年4月下旬,延安显得比往常更加热闹,来自五湖四海的700余名同志,代表全国120余万党员,在这里参加一场关乎“中国之命运”的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大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时间节点上,围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并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具体论述。 团结与胜
2021-09-10 00:00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经验,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随后开展的整党活动,加深了党员干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查处了一批党员严重违法乱纪的案件,进一步纯洁了各级党组织,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
2021-09-10 00:00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中宣部3日在京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以高度政治自觉传扬百年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磅礴奋进力量,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黄坤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
2021-09-10 00:00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十二月会议”上我是孤立的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决定各国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7年11月
2021-09-10 00:00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