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于漪老师,是个传奇。自称是“鲐背之年的老教师”,登上讲台,便秉持一贯的风格,演讲全程脱稿,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而且全程腰背笔挺,工作人员放在她背后的靠垫完全没派上用场。9月8日下午,在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家于漪来到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为现场和线上的51000多名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界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45分钟的课。“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质量。再忙再
2021-09-15 00:00
今年2月和6月,云南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和“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为她颁奖。面对一项项崇高的荣誉,面对无数的鲜花和镜头,张桂梅总是淡淡地微笑着,依然是胸前戴着党徽的一身素装,依然每天扶着栏杆查看校园每一个角落,依然举着小喇叭为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加油助威,依然睡在学生宿舍的一张高低床的下铺……“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习近
2021-09-15 00:00
2021年7月28日,傍晚的一抹斜阳映红了北京的天空,余晖染透大街小巷。人们纷纷驻足,举起手机拍照。“叮咚!”不少人的手机同时接到了一条信息推送:据最新消息,陈薇团队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成为国际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此时,陈薇还在办公室,她眺望天空,不禁回忆起那个永志不忘的光荣时刻——2020年
2021-09-15 00:00
今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再接再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2月25日,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6月1日,该疫苗在巴基斯坦实现本地化生产。7月26日,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数据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在线发表,这是全球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
2021-09-15 00:00
“我女儿走丢了!您能帮帮我不?”午饭时分,曹金生刚在一家小饭馆坐下,一个电话把他从椅子上“拽”了起来。“什么时候走失的?有多高?穿什么衣服?”他一边努力缓解电话那头求助人的焦急心情,一边拿出笔记下有价值的信息。“每次接到求助信息,我比谁都急,因为早一分钟找到人,就可能挽救一个家庭。”曹金生是陕西西安市莲湖区的一名民警。在他的带动下,500多名爱心市民陆续加入他组建的寻人志愿服务队,帮助许多走失群众
2021-09-15 00:00
俯瞰茫茫雪原,青藏铁路翻山越岭向远处延伸。在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某大队大队长杨富祥和战友们正在青藏铁路沿线巡逻……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起,杨富祥便常年坚守在雪域高原的“云端哨所”。从24岁到39岁,杨富祥在这里守护着一列列钢铁巨龙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平安。“环境越恶劣,就越能懂得坚守的意义”昆仑山腹地铁路沿线,空气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60%,常年严寒
2021-09-15 00:00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雷菁坐在书桌前,修改调整课件内容。尽管与这门课程已经打了20多年交道,相关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但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雷菁在每堂课前依然会根据教学需要重新备课。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雷菁扎根三尺讲台,以扎实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科研,为国家和军队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为国防科技创新之路谱写出了华美的乐章。“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位”1994年,雷菁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
2021-09-15 00:00
气缸套拆卸、喷油嘴偶件调节、导线连接……走进工作室,只见高玉华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一中队四队一级军士长高玉华参军32年,坚守5座大山,数十次参与重大施工任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他时刻把岗位当战位,诠释着普通士兵的初心与使命。“想穿好这身军装,要有一股狠劲”“高玉华不仅是我的新兵班长,更是我的军旅老师。”某大队原中校参谋长张志记得第一次检修柴油机时,由于空间密闭,刺鼻的柴油
2021-09-15 00:00
西北大漠,一场演练正酣。空军航空兵某旅红方数架战机组成战斗编队,以高超的飞行技能隐蔽飞越荒漠,一举摧毁蓝方指挥所。当蓝方反应过来开始反击时,红方编队快速机动分散,丝毫没有给对手反击的时间。红方带队驾战鹰完成这次攻击任务的飞行员,正是该旅“杜凤瑞大队”第二十六任大队长、空军“金头盔”“金飞镖”双料飞行员邱麟辉。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这几年大队飞行员先后有3人捧回“金头盔”、2人摘夺“金飞镖”,10余人成
2021-09-15 00:00
夏日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彩照耀到东部战区海军潜艇某支队军港,给静卧码头的潜艇洒上了一层金黄色。海军潜艇某支队教练艇长胡晓舟率领艇员向码头走去,登艇作业。出海、下潜、备战……已成为胡晓舟10多年来的日常生活。成为新型常规潜艇艇长以来,他带领艇员先后完成数十项重大任务,成功处置数个重大险情,攻克多个作战重难点问题,蹚出了一条“组建即一类、接艇即战备、出海即迎战”的战斗力生成新路。“上舰艇,是我的梦想”那
2021-09-15 00:00
贺兰山下,夕阳洒满大地,一支斗志昂扬的队伍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虽然全身被泥土和汗水包裹,但官兵们的口号声依旧嘹亮,响彻晴空。带队的营长叫刘近,来自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营,在这支精英辈出的特战队伍中,他被大家称为“尖刀中的刀尖”。入伍十七载,他先后完成国际比赛、全军和陆军各类比武竞赛、中外联演联训等10余项重大任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每一
2021-09-15 00:00
盛夏时节,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演练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部高原举行。“敌”方出动侦察机对我实施战场侦巡,一旦得手,我方部署将被“敌”一览无余。情况紧急,西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曾文龙迅速进行判证、分析和评估,向指挥所提出应对处置建议。指挥所据此周密部署,最终“敌”目标一到达作战地域就钻入电磁“迷魂阵”,无功而返。电子对抗专业出身的曾文龙,从上军校开始就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一直在无形战场上守卫着
2021-09-15 00:00
盛夏岭南,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正酣。“建议对3号、27号、114号、302号4个目标优先打击!”作战会上,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手持激光笔,对着地图直抒己见。分析了502个“敌”目标数据后,“敌情”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一项项仿真推演结论,再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战友们这样评价乔莎莎:“任务面前是猛将、工作面前是干将、课题面前是工匠。”她带着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态度和务实作风研究打
2021-09-15 00:00
“听说你们村来了个博士?你认识吗?”关志洁一到镇政府,就有人这样问她。关志洁笑笑,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我……”这要从接听一个电话说起。“小关啊,叔有点事找你……”电话那头,是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老支书王金书:“现在村里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你是学农业的,能帮帮村里不?”王金书是退伍军人,1986年回村后创办了化工厂。2009年,他出资建设新村,让玉皇庙村彻底告别了土坯墙、破瓦房,但新村发
2021-09-15 00:00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1956年6月,当陆元九带着妻儿终于站在阔别多年的祖国大地上时,他的心中无比畅快。上世纪40年代,陆元九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49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的是,“自己是中国人,回去给中国人做点事情”。几十年来,陆元九对党忠诚、奋发图强,潜心研究、矢志奉献。他参与筹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
2021-09-15 00:00
草木茂盛,河湖染翠;井架高耸,钻机轰鸣。在远离黑龙江省大庆市市区的一片湿地内,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正在开辟新战场。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建队68年来累计进尺316万米,相当于钻透了350多座珠穆朗玛峰,被誉为“钢铁钻井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架背后,是1205钻井队的一座移动队史馆,队长张晶正带领干部职工重温“铁人”铮铮誓言。
2021-09-15 00:00
今年高考期间,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又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画面让人动容:她拖着病躯、忍着疼痛站在风雨里,为学生壮行加油;她躲进办公室、隔着窗户,目送学生高考结束离校,“年龄大了,还真受不了和学生面对面告别!”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张桂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2021-09-15 00:00
年逾古稀,依然奔走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她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是居民信赖的“热心大妈”,是志愿者的“领头羊”……前不久,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王兰花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王兰花荣获“七一勋章”。王兰花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退休前,王兰花在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工作了近20年。退休后,一有时间,她便会回社区转转看看。让王兰花没想到的是,左邻右舍遇到烦
2021-09-15 00:00
高原午后的暖阳,照着静谧的房间。这里是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约定的时间里,过道上慢慢走来一位老人,头顶藏式毡帽,身披白大褂,左胸上别着工作证,还有一枚党员徽章;内穿一件酒红色毛衣,熟悉吴天一的人都知道,那是女儿给他织的,已经穿了20多年。听说吴老的耳朵鼓膜曾在他做实验时多次被击穿,我特地搬了把椅子凑到他身边。面前这位86岁的老人,畅聊人生,谈吐如流,动情处慷慨激昂,欢笑时前仰后合。在
2021-09-15 00:00
初见李宏塔,这位72岁的老人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伐稳健。李宏塔是安徽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他当过兵、做过工人,而后又在共青团、民政、政协等系统工作。他传承红色家风,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艰苦朴素,传承优良家风“父母言传身教,告诫我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李宏塔说。小时候在北京生活时,他曾骑一辆
2021-09-15 00:00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