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代表 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精准防控相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伯礼代表,讲述了去年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奋战抗疫一线的感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经受住抗疫大考的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从黑龙江到武汉当志愿者的私家车主,主动提供中药、煮药服务的中药企业等,“只要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现在,我们
2021-10-08 00:00
中国民主实践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日益充分发挥出来,拓宽了人类追求民主理想的道路,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充满中国智慧的重要贡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向大会提出建议9180件,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建议总数的71.28%;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提出提案5974件,立案5044件,办复率为99
2021-10-08 00:00
聚焦“十四五”,谋划新征程。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认真审议文件、深入协商交流、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彰显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
2021-10-08 00:00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断思考和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取得许多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逐渐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统筹
2021-10-08 00:00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发展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一步步迈向伟大复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的中国社会革命伟大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次实现历史飞跃。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向共进的内在逻辑,是更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课题和重大政治命题
2021-10-08 00:00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忌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这既显示了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也凸显了各级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在党中央直接部署和推动下,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有之
2021-10-08 00:00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精神强调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的精神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社会规范,都能发挥规范
2021-10-08 00:00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站在百年征程新起点上,回看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忠诚于党的信仰。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但却是具体的、实践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因为信仰而洞见未来,深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改变旧中国
2021-10-08 00:00
近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相关配图在网上热传。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海上风电、西南水电、沿海核电展示碳中和决心;在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两横三纵”描绘着国土空间的未来布局;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生态区、森林带、海岸带扮靓美丽中国……“未来5年,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十四五”规划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激情。 “十三五”圆满收官,
2021-10-08 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
2021-10-08 00:00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一个个具体案例和详实数据,彰显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担当。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是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也是司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体
2021-10-08 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面向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工程职
2021-10-08 00:00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2021-10-08 00:00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21-10-08 00:00
内容提要:政治执行力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际检验,是政治能力建设的根本和归宿。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就是要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把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履责。 习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深刻阐明了领导干部提
2021-10-08 00:0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此语出自宋明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四书集注》,意思是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也是为人民而设立”,这是对《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主张所作的阐释。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几千年来所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晏子春秋》中的“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从贾谊《新书》中的“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
2021-10-08 00:00
交朋结友,并非小事。交什么友、怎样交友,更是为官从政的一道现实考题。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年轻干部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语重心长的嘱托,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
2021-10-08 00:00
在迎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如此历史伟业,如此人间奇迹,只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才能创造出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
2021-10-08 0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凝聚全党智慧提出的一个统领法治建设全局的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等法治建设目标的理论升华。作为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国家制度运行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超越单一立法活动及其形成的静态法律规范体系,不仅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2021-10-08 00:00
春到拉萨,小昭寺附近的吉崩岗社区里桃花盛开。这里曾经是旧西藏贵族的庄园领地,如今已成为900多户普通居民的家园。 86岁的仁增老人在这里已生活了62年。62年前的3月28日,党中央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人奴役人的历史就此在高原终结。 62年前,年轻的仁增摆脱了农奴身份。她用劳动换来的,不再是填不饱肚子的一小捧糌粑,而是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以及用勤劳双手创
2021-10-08 00:00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