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经验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不断进行总结、继承、完善、提高,创造性地建立和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积累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宝贵的实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
2021-11-24 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重
2021-11-24 00:0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正式建立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构想付诸实践奠定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成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下的制度变革、经济改组和社会
2021-11-24 00:00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会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人民代表
2021-11-24 00:00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正式建立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构想付诸实践奠定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成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下的制度变革、经济改组和社
2021-11-24 00:0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对新型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形式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道路,先后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分权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肩负起实现中国人民
2021-11-24 00:00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相伴随。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文物保护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成功经验被大量引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物事业的全面、科学、快速发展,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理念、保护模式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永续传承,文物工作服务大局、惠及民生的作用不断彰显,
2021-11-24 00:00
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作用文物合理利用既是文物价值彰显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是文物工作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
2021-11-24 00:00
必须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物工作方针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综合文物工作实际,经过1992年、1995年、2002年三次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总结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符合我国文物工作发展变化形势和时代要求,是指导我国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准则。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
2021-11-24 00:00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也是文物事业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2021-11-24 00:00
文物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文物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习近平主席在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等文博场所会见外国元首。紧扣落实元首外交成果,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交流互鉴。落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议,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务实开展。持续推进在柬埔寨、尼泊尔、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文物保护修复援助项目。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菲亚纲要》,承办“第二届中国
2021-11-24 00:00
文物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蔚然成风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善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水平,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接待游客3460万人次,各世界文化遗产地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积极落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配合做好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要求纳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世界文化遗产带动了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改
2021-11-24 00:00
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文化彰显时代魅力革命文物行政机构从无到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涉及268个市1433个县,创建革命文物片区合作机制。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开
2021-11-24 00:00
考古工作实证中华文明历史,系统保护、科学保护成效显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研究项目成效明显。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4260项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二里头、石峁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新疆、西藏等地边疆考古取得重要进展。水下考古力量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国家大局,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组织实施南海、东海、黄渤海及内水重点区域水下文化遗
2021-11-24 00: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00余次,考察数十处文博单位,在敦煌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指引文物事业发展新格局新体系新面貌。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建成文化强国”远
2021-11-24 00:00
文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成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与出土文物保护,文物科技工作者攻克了许多科技难题,成为当时跨学科联合攻关保护重要出土文物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碳-14测定文物年代的技术革新、石窟围岩的灌浆加固等科研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国
2021-11-24 00:00
博物馆建设突飞猛进,免费开放惠及全体民众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仅有博物馆21座,业务工作基本停滞,基础设施残破不堪,文物保管分散混乱,国家发布关于征集革命文物的通知和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物征集运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捐出文物珍品,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掀起博物馆建设高潮,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三大馆建立,对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
2021-11-24 00:00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整体状况明显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文物维修的力度逐年加大。早在195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财政部开始拨专款用于重点文物保护维修。20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设立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成功实施了山西芮城永乐宫搬迁、河北赵州桥维修、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维修、敦煌莫高窟加固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工程。云冈石窟开展“三年保护工程”,对洞窟进行大规模抢救性修复。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专项补助经
2021-11-24 00:00
开展全国性文物普查调查,文物资源状况基本摸清文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战略资源。20世纪50年代,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我国就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200余处,在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不可移动文物分级保护制度。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为各级人民政府公
2021-11-24 00:00
建立了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文物法律体系,确立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物法制建设被列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先后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出口、保护古建筑、考古发掘、征集革命文物等一系列命令、指示和办法,奠定了中国文物事业的法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法律体系建设过程明显加快。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由国家最高立
2021-11-24 00:00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