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综合 基层

综合

  • 印记|烽火中,他写下187字的诫子书:捍卫国家复兴民族责任,“端在汝辈”

    ▲邹绍孟的家书 玻璃框里,封存着一封泛黄的家书。这是川军将领邹绍孟写于台儿庄大战前的绝笔家书,亦是一位父亲留给儿子跨越时空的嘱托与训诫。 一封封抗战家书背后,凝聚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这位川军将领的后代。那封家书的纸张早已微微卷起边角,但它始终悬挂在后辈书房里最显眼的位置。 沿着家书的足迹,邹绍孟的儿子(邹汝祥)用了

    2025-08-07 09:13

    红星新闻
  • 央媒看四川丨热力、活力、潜力——四川消费走势一线观察

    从三星堆的“神秘之旅”,到中超赛场的“金牌球市”;从年轻人“此生必驾318”,到银发群体坐着火车看世界……随着政策加码,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今年上半年,四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热力:文旅融合释放充沛动能 “趁着暑假来避暑,孩子玩得很开心,下次还想来!”登上峨眉山金顶,来自福建的游客杨女士很是兴奋。暑期旅游旺季以来

    2025-08-07 09:13

    新华社
  • 成都世运倒计时!十条线路、联动五省~跟着世运去嗨皮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2025-08-07 09:12

    天府新视界
  • 方志新语丨“下笔唯天真”的清代“蜀中诗冠”

    在清代文坛中,张问陶是位出身清贫却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开创了性灵诗派的新境界,更与才女林佩环谱写了一曲琴瑟和鸣的千古佳话。张问陶一生存诗3500余首,真实记录了一个清代文人的命运轨迹。 张问陶祖籍四川遂宁,其家五代为官,却世代清贫。他的高祖张鹏翮是康熙、雍正两朝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狄仁杰等并称中国古代八大清官。张问陶自幼随父宦游,1778年,其父张顾鉴因在荆门任内“失出案”(

    2025-08-07 09:12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婚姻登记“场景革新”,人间烟火可以有

    “民政局”直接搬到音乐节现场,在音乐节就能领结婚证!最近,各地的音乐节以这样新潮又暖心的方式“出圈”了。 乌鲁木齐音乐节的舞台旁,四川成都、浙江宁波音乐节的登记点前,新人排着队,把乐队海报当作领证背景……以上打破常规的画面,正在重新定义婚姻登记的模样。 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全国通办”“取消户口簿”等政策使登记更便捷,而音乐节里的登记点,则让这场人生仪式跳出了“填表盖章”的刻板

    2025-08-07 09:12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接盘飙手速vs丛林高尔夫!揭秘成都世运会飞盘比赛AB面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2025-08-07 09:11

    天府新视界
  • 今日辟谣(2025年8月6日)

    2025年8月6日  谣 言  宁夏发生特大洪水灾情,养殖户损失惨重?真相:8月3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宁夏部分地区出现洪涝险情。当地正在积极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然而,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宁夏发生特大洪水灾情,养殖户损失惨重”相关信息,视频包含多地(包括境外)洪涝灾害内容,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成误导。经核查,该信息为谣言。发布者周某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恶意虚构并传播不实信息,扰乱社会公

    2025-08-06 16:19

  • 好记者讲好故事|陈维:在时光断层处点灯——一名市媒记者与濛溪河遗址的对话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这是一枚穿孔的橡果,它记录着距今约8万~6万年前古人类的智慧——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感受到了滚烫的“历史体温”。 这枚橡果发现于去年获评“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今年获评“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资阳濛溪河遗址。为了能够前往现场报道,我们市级媒体经历了1300多天的等待、碰壁和绝地反击。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一场关于地方媒体人在困境中坚持与坚

    2025-08-06 16:09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邓婕:山野间的追寻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记者站的记者邓婕。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山野间的追寻,以及那些曾让我“腿软气喘”和“尖叫连连”的故事——它们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追寻,始于去年初的汉源县古路村。当这个“云端村落”因峡谷风光而爆火出圈时,我和团队却在思考:这波“流量洪峰”,还将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带来什么? 于是,我走进了古路村,浓郁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2025-08-06 16:09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丁洋:我与三星堆的双向奔赴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今天的故事,我想从一个我心中的“未解之谜”说起。 2004年刚工作一年的我第一次去三星堆,在青铜馆一楼的大厅里看到了两块近似方形的大石头,这两块石头分别有一个面被打磨的光滑如镜,其中一块还有深深的刻槽,这是明显的切割痕迹。讲解员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记忆犹新:“几千年前的古蜀先民,用何种工具、何种智慧,能将这么大一块石头切割打磨得如此精密?这,可能永远是个谜了

    2025-08-06 16:09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胡雅琼:从年龄焦虑到破圈高汤 一个老记者的融媒突围战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胡雅琼,一个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搬了十六年“砖”的“老记者”。如今媒体融合赛道风驰电掣,“年轻”似乎成为了通关密码。中年记者,真的不行了?我,一名即将迈入40的老记者想说:岁月淬炼的新闻素养与洞察力,正是刺穿信息茧房的利刃!只要转变思维,我们这些老记者,照样能破译顶级流量算法。今天,就分享我如何将“年龄焦虑”熬成滚烫的“破圈高汤”。 2024年,我加入了我们

    2025-08-06 16:08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李佳:从绣花针到银针 追寻“倔强”之光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李佳。常有人好奇问我:“你这小个子,是怎么在采访中啃下那些硬骨头的?”今天,我想用两根“针”的故事来回答——一根绣花针,走向世界;一根银针,扎根乡土。而我的武器,是话筒和一颗“死磕”的心。 2023年,当我看到意大利芬迪专柜标价18.8万的彝绣手袋时,绝不会想到它的创作者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阿西巫之莫,一位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彝族阿妈。

    2025-08-06 16:07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陈霜月:一粒盐里的家与根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古蔺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霜月,今天,我带来的“道具”有点特别。它不是话筒,也不是摄像机,而是一粒盐,是一位老人用布满裂口的手,在一个酸菜坛上一点点刮下的盐霜。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追逐着“10万+”、热搜榜。而这粒盐,微小、沉默,甚至沾着泥土。有人会问:这样的“盐粒”,值得记者翻山越岭,值得镜头长时间地凝视吗? 2024年,我们中心拍摄《我的家乡是古蔺

    2025-08-06 16:07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杜江茜:时间的力量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此刻,再次站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时间的力量正扑面而来。 在这里,我讲述过灾难后最深切的怀念;也分享过全乡村民爬上贡嘎雪山拾捡垃圾的守护;我诉说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里的传承;也呈现过蜀道翠云,两千年见树如面的绵延。 主题报道、生态人文、突发现场……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闻人,很庆幸,自己能够身处大时代,时有新讲述。 但不知大

    2025-08-06 16:07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贺厚清:“熊猫人”的32年与00后的第一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的镜头在一次采访中,摔成了这副模样。去年9月,在海拔3260米的大山深处,我的相机重重的摔在地上。那天和我一样狼狈的还有两名00后大学生。 时间回溯到2024年初,我来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采访报道,这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大蒜坪管护站。这里的站长叫庞明建。1993年从新疆退伍的庞明建回到老家大邑,开始从事林业及大熊猫保护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庞明建也从

    2025-08-06 16:06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罗石芊:我在凉山“撕标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 前段时间在西昌,我去探访了“全球最大的蟑螂养殖基地”,当时我试着吃了一只活的,结果被千万网友戏称为“封面蟑螂姐”。不过,这儿我得再跟大家说清楚,我吃的可不是家里那种害虫德国小蠊,而是住着星空房、吃着奶粉长大的美洲大蠊。 其实,真相往往就是这样,不亲自去体验、去丈量,很难真正看明白。今天我想讲的,是另一些发生在凉山的故事。这一

    2025-08-06 16:06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刘语珊:感受光 传递光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都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刘语珊,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是我第二次站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上一次是2017年,那一次的比赛虽没取得很好的成绩,却给刚成为记者的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之后的8年,我不停地收集着关于“好故事”的答案,今年也不例外。 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今年我有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去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

    2025-08-06 16:06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彭惊:记者脚下沾泥土,民心才能少颠簸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颗水蜜桃出村”的故事。 成都龙泉驿区,是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的水蜜桃能走到迪拜、新加坡、马来西亚……这是中国农产品“扬帆出海”的精彩故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而在龙泉驿区的长丰村,水蜜桃“远航”的梦想,却卡在了第一步——出村路。 长丰村的几百户村民,几乎都以种植桃子为生。每到盛

    2025-08-06 16:05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谢杰:和唐氏川剧变脸女孩的“3 次拥抱”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封面新闻记者谢杰。今天带您认识一个生命在“脸”上涅槃的四川姑娘,她叫殷秋华。 出生6个月,秋华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一种全球常见却无法根治的染色体疾病。让她和中国百万“唐宝”一样,圆脸、斜眼、塌鼻——这张如命运樊笼的脸,曾让世界仓皇侧目。 17岁,她的脸变了!13张斑斓面孔在她脸上切换,映照出喷薄的新生。 而我,在2024年,以近两万字系列报道,把

    2025-08-06 16:05

    四川观察
  •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杨荣颜:我镜头里的星光——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来自金川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杨荣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镜头里的星光——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的生命之花》,近十年的职业生涯,无数个镜头堆叠起时代变迁,无数个故事见证了金川的发展。作为记者,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谁,我们一直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打交道,我想新闻工作对我的意义就是:透过他们的平凡,去见证他们的伟大。 2024年8月23日,是我

    2025-08-06 16:05

    四川观察
<

...

394041424344454647

...

>

热门新闻

  • H5 | 2023年自贡市“我们的节日·春节”福字消消乐活动
  • 传奇人生 世纪之爱 伊莎白百年人生传记纪录片首次呈现
  • 贡井一家企业、一名个人上榜四川电子商务百强名单
  • 习语回响丨苦练治水“内功”,一江清水出三江
  • 全省“双抢”进入收尾阶段 预计本月中旬实现大春应栽尽栽丨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 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
  • 贡井全域旅游——“乡”约建设镇
  • 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强调:认识更深刻态度更坚决行动更有力,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坝坝宴”升级为“乡村食府” 贡井区五四村探索基层治理与增收新路径
  • “协”手破难题,筱溪街道“暖心带”守护居民平安路——看“有事来协商”如何把“民声”变“民生”

Copyright © 2012-2020 www.gj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02087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3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1号 联系电话:0813-3315672 川公网安备 51030302000020号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3315672 邮箱:gjrm1209@163.com 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专区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